2019年即將過去
這一年,有著太多的新政策出臺
直接影響著無數的HR和職場人士
基于對勞動力政策的長期跟蹤研究
結合2019年政策特點和影響要素
本文對2019年出臺的多項政策進行了盤點
從中可以窺見2020的政策變化走向
以幫助大家提前了解即將到來的
2020年新政趨勢
社保新政
社保降費
2019年5月1日起,社保降費新政正式落地。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此次降費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降費率,二是降費基。
降費率方面,一是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6%的省份,可降至16%。二是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現行的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到期后再延長一年至2020年4月30日。
降費基方面,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其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在本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選擇適當的繳費基數。
中國港澳臺居民可在內地(大陸)參加社保
2019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規定在內地(大陸)就業的港澳臺居民應當參加五項基本社會保險,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個稅優惠
個稅減負
2019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在提高5,000元起征點的基礎上,增設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個稅改革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體,月收入1萬元以下的納稅人,享受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后,基本無需繳納個稅。
此外,納稅人若符合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可免除匯算清繳。
施行年終獎個稅過渡政策
2018年末,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人才新政
放寬人才落戶,加大搶人力度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明確,2019年我國將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構建城鄉居民身份地位平等的戶籍登記制度,對高層次人才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等柔性流動機制。目前,多個城市放寬了落戶政策,繼續“搶人”。
各地密集出臺人才購房新政
為了吸引人才,多地發布了多樣化的人才政策。除了放寬落戶限制,2019年以來,多個城市對人才購房資格、購房補貼進行了詳細說明或者補充。
多地扶持人才發展
除人才落戶和人才購房政策外,為進一步促進人才發展,多地結合實際,出臺了扶持人才發展的政策,為人才發展提供資金和平臺的支持。
穩定就業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多措并舉做好穩就業工作,要求大力支持靈活就業,其中包括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職工在崗培訓補貼政策延續實施一年。
2019年4月,《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自2019年5月1日起,實施失業保險總費率1%的省,延長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自2019年5月1日起,延長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的期限至2020年4月30日,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18至23個月的統籌地區可以現行費率為基礎下調20%,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24個月以上的統籌地區可以現行費率為基礎下調50%。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
據人社部規定,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標準確定。
職業技術培訓
據《關于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的通知》,2019年1月1日起,用三年時間組織100萬青年參加就業見習,幫助加強崗位實踐鍛煉、提升就業能力。對象為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16-24歲失業青年,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城鄉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青年,以及缺乏工作經歷的青年,優先提供見習機會。
2019年5月,《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
該方案的目標任務是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2019年12月,北京啟動企業新招用人員崗位適應性培訓補貼申報工作。該補貼旨在加大企業職工崗前培訓力度,幫助企業推行新錄用人員先招用、再培訓、后上崗的崗前培訓制度,幫助職工快速勝任新崗位。
職稱制度改革
2019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深化經濟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開經濟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
經濟專業人員增設正高職稱,并單獨設置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產權專業職稱名稱。
2019年9月1日起,人社部印發的《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施行。
據了解,《規定》全文共44條,明確了職稱評審管理的主要規定和程序,對職稱評審的全過程進行規范管理!兑幎ā返某雠_是國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強職稱評審管理、完善職